孔子對禮樂文化的堅守與傳承之路:我的好妈妈3韩国电影
孔子對禮樂文化的堅守與傳承之路??《我的好妈妈3韩国电影》??在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后,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充分說明在經濟社會歷經四十余年的高速發展之后,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綜合國力都已經發生了質的躍遷,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獲得了長足改善。但也應意識到,當前的發展仍是“未完成”的發展。一方面,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共同助力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已成功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共同富裕得到穩步推進,2020年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社會存在發生的諸多時代性變遷,引起廣大人民社會意識的相應轉變。步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這種廣泛性不僅反映在物質文化生活層面,同時也反映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環境、安全等維度。另一方面,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期轉入中高速增長階段,不平衡、不協調、不充分的發展困境日益凸出,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構成諸多制約。具體而言,創新不足、發展失衡等問題仍是我們最為突出的短板。創新能力不強,經濟社會就難以獲得持續而充足的發展動力,這已構成中國當前發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同時,我國區域之間、城鄉之間、階層之間、經濟和社會之間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充分問題也十分凸出,社會的和諧發展和美好生活的創造存在諸多制約。比如,人與自然的和諧問題、提高對外開放質量、抵御風險能力的問題和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都是新時代發展理念所必須作出解答的關鍵性難題。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穩定和活力不可或缺。穩定是民眾安居樂業的前提,對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大國來說尤其如此。實現穩定和活力的有機統一,經濟和政治上的制度安排至關重要。但是,并非所有制度都能保持穩定、激發活力。比如,一些發展中國家因推行西方民主制度發生政治動蕩、出現無效治理。實踐證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是一套能夠確保中國和諧穩定、充滿活力和發展繁榮的制度體系。,共產黨人的初心是什么?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人民的幸福,存在于一件件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中。守初心,要從這些民生“小事”做起。
(作者:薛晴,系河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2018年5月24日,國務院制定印發《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涉及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職責調整問題的決定》,解決了相關法律法規修改前機構設立重組、職責調整、管理執法的合法性問題。
全面把握并貫徹主題教育的總要求,還需要我們切實厘清內含在其中的幾重邏輯關系。其一,“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構成一個相互聯系、前呼后應的邏輯關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擔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必然要求我們對表對標找差距、埋頭苦干抓落實;同樣,高標準、嚴要求找差距,開拓創新、不斷進取抓落實,就是為了更好地幫助我們堅守初心和擔當使命。其二,“守初心、擔使命”也構成一個相互關聯的邏輯關系。正是由于我們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鑄就了為人民謀幸福的堅定初心,才筑牢了勇于擔當負責、積極主動作為的使命意識;也正是我們黨敢于直面風險挑戰、敢于擔當作為,才真正體現初心不改、使命不渝。其三,“找差距、抓落實”又形成一個前后關照的邏輯關系。只有切實找到存在的突出問題并有的放矢加以整改,才能以實際行動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和黨的建設各項工作;也只有推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地生根,才能夠更好地體現“找差距”的最后成效。,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黨中央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作出的重大部署。我們要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把守初心、擔使命的要求落實到各項具體工作中去。
要有落實制度的成果?!吨袊伯a黨政法工作條例》是建黨以來專門對政法工作作出規定的第一部黨內法規,是政法戰線黨內第一部基本法規,對黨領導新時代政法工作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制度安排,在政法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要認真履行好主體責任,及時修改完善現有制度機制,切實抓好貫徹落實。,使馬克思主義“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實現內容上的中國化。1938年,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鮮明地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和任務,并強調:“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待解決的問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任務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已經找到了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問題的正確方法,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問題、解決中國問題,必然會引發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理論創新和重新闡發,從而實現馬克思主義在內容上的中國化。
紅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紅船精神”激勵前行,鼓舞我們堅守初心、勇擔使命。初心使命,好比“北斗七星”,幫助我們在茫茫夜空中辨明方位;好比“航標燈塔”,指引我們在浩瀚大海上前行的方向;好比“源頭活水”,為我們長途跋涉、不懈奮斗提供不竭動力;好比“警鐘鏡鑒”,警示我們明大德、正衣冠、除污垢。,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必須堅決反對各種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做到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與唯物辯證法主張事物的辯證發展相反,形而上學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彼此孤立和永不變化的。學習和運用唯物辯證法,就要反對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提高創新思維能力,需要堅持和運用唯物辯證法,堅決反對形而上學。一是要破除對“本本”的迷信。鄧小平同志說:“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任何“本本”,包括馬列主義的“本本”,都不能成為教條,都需要接受實踐的檢驗,并在實踐中不斷發展。二是要破除對“經驗”的迷信。經驗是寶貴的財富,總結經驗是開展工作的有效途徑。但經驗來自過去的實踐,對過去的經驗只能借鑒,不能機械地盲目照搬。反對經驗主義,是創新思維的必然要求。三是要破除對“權威”的迷信。尊重權威、學習權威,站在巨人的肩上繼續攀登,是提高創新思維能力的基礎和客觀要求。但是,如果把權威視若神明,頂禮膜拜,盲信盲從,就堵塞了創新思維的通道,不僅不能創新,還會成為創新的障礙。
【編輯:かんの梨果】
相關新聞
- 改革開放來青年價值觀變遷 2023-02-08 07:13
- 釋放中秋節的文化內涵 2023-02-08 06:47
- 莫讓“生意經”沖了文化心 2023-02-08 07:31
- 以優秀傳統文化升華思想境界 2023-02-08 07:17
- 不辜負時代召喚,不辜負人民期待,創造更好更多文藝精品 2023-02-08 06:47
相關新發布
- 鏡·燈·路——論美的神圣性 2023-02-08 06:56
- 文化部部長:權力對藝術不要過多干預 2023-02-08 07:43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自信”的價值支點 2023-02-08 07:40
- 文化自覺與全球視野 2023-02-08 07:20
- 四川成都文化單位試水“理事會制度” 2023-02-08 07:18